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

我對教師專業社群的具體實踐

教育部自九十五年起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,期透過自我評鑑和校內評鑑等機制,提升教師專業素養,產出高品質的教學成效,以因應多元繽紛的教育環境,提供學生優質教育。自推動以來,全國參與試行學校已有五百七十間國小……個人深切以為,本校教師專業發展不宜再延遲,故在一百年度下學期,訂定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計畫』,透過教師間彼此專業對話,經驗傳承、資源共享,打破班級藩籬,以班群方式共同打造全新教學環境。以下,茲將個人在教師專業社群的具體實踐之作法,簡要概述,其目的在於讓家長能知曉,我們為孩子的學習,在教師專業上所做的努力……

一、   起步
 (一)分組方式:依年級與任教科目
    以年級為群組,而科任老師,再依任課課目分成自然領域、藝術領域、健體領域、特教組等四組分組進行社群討論。
 (二)邀請專家經驗分享:
    實施之前,惟恐老師難以掌握討論方式要點,使討論流於空談,學校先邀請專家入校,說明專業社群之具體實施方式,並安排外校教師分享實施過程與心得。
(三)時間規劃:
    為避免增加教師負擔,專業社群研討日均融入週三進修研習,一學期安排四次時段,前三次由各社群依教學需求設題討論,最後一次則進行全校性發表,以達到資源共享、共同成長之目標。

二、   實踐的道路
 (一)凝聚校內共識
    專業社群初起步,校內行政人員與各組教師之間不停透過公開會議(晨會、課發會、領域小組會議和學年會議)或私下聊天逐一凝聚各項共識,共同朝向專業社群之發展而努力。
 (二)社群訂定討論發展主軸
    社群研究主題採結合領域之方式,由小組成員討論後訂定。在學期初,各社群可以依自己教學需求訂定不同主題研究討論,並擬定計畫表和工作分配,之後進行研討。
 (三)整合社區環境資源
    本校佔地利之便,香火鼎盛的鎮瀾宮、多樣繁複的河口生態和兼具歷史與自然的鐵砧山,實地訪查或參與活動,積極與社區學者仕紳建立良好關係,充分整合社區資源,給予學生加深加廣之學習。
 (四)簡化社群活動紀錄
    社群活動紀錄表簡化設計,社群老師可以用照相、表格、網頁方式呈現社群運作情形及討論進度,使專業社群之發展可以更聚焦於專題研究,無須為繳交過多紀錄而虛耗時間。
 (五)專業自主
    教師是教學的第一線,在專業自主的前提下,同儕間相互激盪、彼此討論、分享學習並團隊合作,讓專業與教學能有所聯結和反思,產出能能夠引領學生學習的教材教法,提升各自的教學專業能力

三、   成果分享
 (一)分享時間與方式
    利用學期末安排週三下午進行全校教師座談,每組推派代表上台分享主題與心得,教師代表以口述、簡報,或搭配影片、音樂等方式,濃縮精華,言簡意賅,讓各組成果得以與全校教師共享。
 (二)分享內容
    各組分享之內容均依題目、工作分配、活動情形、討論主題如何落實於教學現場、對前一主題之追蹤檢核、結論以及給予其他社群之建議回饋為面向,以求能達成專業社群預設目標,並落實於教學現場。
(三)教學資源全校共享
    專業社群產出成果放置於學校網頁,教師均可於使用。社群產出之典範人物閱讀單放置於親子手冊上,除教師可利用時間作閱讀指導,亦可由家長在家中實行親子共讀,將社群成果之分享由學校至家庭,由教師間到親師生三者共享。
(四)電子報分享
    社群教師在教學現場施行社群討論主題後,除校內分享,更將實施歷程、心得分享於台中市教育電子報上,以求引起共鳴,獲得更多教育界夥伴之建言,增進專業社群之討論深度。

四、   效益
    學校專業社群施行至今已跨越數個學年度,總觀其效益大致如下
 (一)提升教師自我省思,增進教師專業素養
    教師透過專業社群討論,自我省思班級經營模式、提升教學技巧、精進教學技能,並增進相關教育知識,提升教師專業素養。
(二)促進教師同儕合作,避免教師孤軍奮戰
    同一專業社群間之教師,在彼此方享、討論、回饋的良性互動下,打破班級界線,在以班群方式共同研討備課,互相給予具體建議,得到情感上的支援與滿足。
(三)鼓勵教師創新思維,提高校內教學品質
    教師透過群組討論方式,精進研究主題,在討論氛圍中,依個人學術專長提出各自想法,相互激盪出嶄新的觀念與想法,創造多元學習,發展適性教育,提升教學品質,致力培養學生獲取新知的能力。
 (四)改變學校文化風氣,行政教學相輔相成
    教師習慣討論分享,更加能認同學校願景,配合學校辦理各項教學活動。行政團隊則積極協助社群活動辦理,並主動參與社群討論,提供支援與建議,營造出學校行政教學本為一體的融洽校園。

五、   未來展望
    學校的主體是學生,教育的本質在幫助學生學習,教師的專業成長必須與學生學習緊密結合。學校目前專業社群之討論發展,均能落實在教育現場,以提供學生優化學習為目標。
    檢視過往,實施之初雖有教師心存疑慮,但在相互體諒、彼此成長中,教師專業社群之成果將會日漸豐碩。而我們更期盼將來,能進而將研究成果集結成冊,不僅充實於教師自我教學檔案中,更能建置教育平台,公開教學資源,使親師生均能共享成果、追求自我學習、自我成長。亦期待在未來能繼續發揮團隊效能,參與行動研究,集中所學,精華分享,以達到認真教學、團隊學習、分工合作、互信分享以及超越自我的專業作為,展現國小教師優質化的「學習型組織」之面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